Thursday, April 24, 2008

反面教材

徒12:1-5, 20-25

政治領袖的弱點我們看得太多了,但他們身上的反面教材卻不可不留意,與他們的分別,只是程度上而已。教會領袖與政治領袖一樣,同樣面對權力、名利與色慾的引誘。最近又一位華人牧者因為「色慾」的問題跌倒,不可不察。

這個反面教材,是希律王,他是大希律(即那位在耶穌降生時殺猶太男嬰的那位)的孫子,希律亞基帕。他殺了雅各後又囚禁彼得,最後當然不得好死,只是他的惡行中,最少有三種是教會領袖也會犯的:

1. 只求討人喜歡

他見猶太人喜歡這事,又去捉拿彼得。(12:3)

希律王為討法利賽人的歡心,以求他在統治巴勒斯坦的順利,把雅各殺了以後,又囚禁彼得,力求全力討人的喜悅。今日大國間的政治交易、商場中的輸送利益,也只是不斷重覆這古老的罪行。分別只在程度上。

互惠互利故無不妥,只是為了個人/彼此利益而不顧公義便是罪。如果今日教會內有領袖只專重有特殊身份與地位,又只聽從有權位的人的意見,那便潛伏了希律王只求討人喜歡的罪。

2. 被情緒操控

希律找他(彼得),找不著,就審問看守的人,吩咐把他們拉去殺了。(12:19)

古代的帝皇經常遷怒臣民,視人命如草,他們成為情緒發洩的對象。難怪古語有云:「伴君如伴虎。」

我們今日沒有殺人的權力,但卻有殺人的意圖。作為領袖的一大試探是權力慾,有多大的權便運用多大的權力影響他人。辦法政治固然密切相關,但在教會圈子也不能幸免。用在正途可以造就人榮耀神,但若被情緒操控,妄作判斷,權力便成為害人的武器。當然,妄用權力還有許多因素,但作為教會領袖,妥善管理情緒可以避免更大的災禍。

3. 自以為神

希律在所定的日子,穿上朝服,坐在位上,對他們講論一番。百姓喊著說:「這是神的聲音,不是人的聲音。」希律不歸榮耀給上帝,所以主的使者立刻罰他,他被蟲所咬,氣就絕了。(12:21-23)

權力慾高漲的人多會濫用權力,去到一個極端便自視為神。歷來不少政治人物,年輕時不管怎樣,年老時也自視為神而做成極大災難。

教會圈中這些情況極為旱見,反之異端邪教的教主常視自己為神。不過,虛榮之心,人皆有之。想成為別人的偶像、被崇拜便是一例。教會圈子較常見是的高舉人的能力,莫視神的同在。在大小聚會或活動過後的檢討中,成功者多讚譽人的能力;失敗者多追討人的責任。這固然是其中一些重要的內容,但神的心意與教導,在這時這刻的位置又在哪?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