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11, 2007

跨文化宣教七件事──讀徒8:26-40(一)

1. 引言
使徒行傳是聖經各書卷中最明確帶出跨文化宣教信息的一卷。當我們嘗試透過使徒行傳來認識跨文化宣教事工時,也需要以路加強調福音的普世性及聖靈主導的差傳工作出發點。初期教會發展跨文化宣教事工,可以說是聖靈趨逼教會走出猶太教的傳統,與希羅文化、中亞細亞的次文化與多元文化相觸。彌賽亞救恩信息本身是普世性的,由耶路撒冷為核心開發擴展至全世界。
當我閱讀腓利的事跡時,便發現他就在這軌跡下發展跨文化事工。首先他是執事,不是使徒,也是最早一批接觸外邦文化,把福音傳離耶路撒冷的平信徒。這裡涉及福音的普世性,同時,在使徒行傳8:26-40看到聖靈主導了整個行動。再讀下去,我發現這篇章有關於跨文化宣教的七件重要原素,可以給華人教會發展跨文化事工相當的教導。

2. 腓利與跨文化宣教的七件事
當主耶穌被接升天後,門徒都聚集在一起。他們先後補選了取代猶大的門徒馬提亞(徒1:24-26),又在五旬節帶領三千人接受主耶穌為彌賽亞(徒2:41)。看下去好像一切都很順利,信徒都聚集在一處過著美好的團契生活(徒2:42-47),又有神蹟奇事隨著他們作見證(徒3:1-26),教會便在這背景下誕生。這時教會面對的難處,有來自公會的壓力(徒4:1-18)、也有教會內部個人操守的問題(徒5:1-11)及行政管理的問題(徒6:1-6)。直到在第六章的敘述開始,教會面對大逼迫、司提反殉道,信徒四散(第七至八章)。
就在這歷史的場景,路加介紹了一位門徒以外的傳福音者──執事腓利。Peter Wagner認為腓利具備傳福音及宣教恩賜的首位跨文化宣教士。他先後與撒瑪利亞及埃提亞伯人接觸,是突破及更新的行動,特別從他向埃提亞伯太監傳福音的一段落看,有七方面藉得華人教會推動跨文化宣教事工留意及參考的。

2.1 「專職」同工以外的宣教士
腓利是七位被揀選的執事之一,這批執事是因應教會的需要而被選出來的,主要的工作應是協助管理教會(徒6:2-3)。而這七人的共同特徵,除了是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徒6:3)外,更是有希臘文的名字。這顯然是要他們照顧教會內被忽略(徒6:1)的一群希臘語信徒。跨文化宣教士的揀選,是他們的品格及屬靈恩賜,這其實也是揀選執事的條件。同時,雖說執事是為了協助使徒管理教會,但傳福音也是他們的責任,甚至第一位殉道士就是執事司提反。用今日的處景看,神學院的訓練並不是首要,教牧並不是理所當然的宣教士候選人。而品格及屬靈恩賜為主要考慮,同時,語言背景及神學訓練是被差出工場時所需的裝備訓練。


2.2耶路撒冷以外的宣教工場
從使徒行傳的描述中我們看到教會因為受到壓逼而被逼發展至耶路撒冷以外的地區。腓利主動地下到撒瑪利亞城(徒8:4),及後又被聖靈指示往迦薩的路上去(徒8:26),及後定居在撒瑪利亞地的該撒利亞(徒21:8)。似乎腓利是個終身的跨文化宣教士,長居於外邦人的城邑,是外邦人的使徒。
離開本地本族並不是一件新事,不過,教會發展的過程中,也許就算是初期教會也較看重本地事工。教會內部管理發展的需要似乎已是足夠的理由把資源集中到教會內部建立,以及教會附近週邊地區的發展上去。不過,這也許是只人的計算與籌劃,神的心意並不是這樣。這裡看到教會的發展,並不是等到內部問題完全解決,又或先把所有本地人帶進教會後才開展其他地區與民族的事工,我們讀到的是跨文化宣教事工的優先,與本地事工是雙線進行的。

2.3 「理所當然」以外的路線
腓利聽從「主的使者」的指示:「起來,向南走,往那從耶路撒冷下迦薩的路上去。」(徒8:26),他便起行,雖然路加再補充一句:「那路是曠野」,可是,這不一定要荒涼的路。腓利要走這一段路,是由耶路撒冷,甚至更北的敘利亞通往非洲及埃及的主要幹道,因此,這條路算是繁忙與整的路。但這方向跟教會及教會的事工沒有關係,因為當時並沒有記錄在迦薩地區有信徒或會堂,對腓利來說這商貿幹道與「正常」的教會事工需要沒有關係,也不是「理所當然」要走的路。神給予腓利的召命是在這相對地陌生的路,也是一個沒有想到的時間內發生。按希臘原文,腓利走在這路上遇上埃提阿伯太監的時間是正午,按道理這時間路上是沒有旅人的。如果腓利以「常理」內判斷,也許很多建議都會被否決。神的感動與差遺有不少時候是超越人眼中的「理所當然」,這次腓利的宣教行動,就是在「理所當然」以外的路上、「理所當然」以外的時間,遇上一個不尋常的人。跨文化事工除了跨越不同的民族外,有些時候要以「非常」的手段來進行。


2.4 常人以外的慕道者
在條「非常」以外的路線上,腓利遇到一個不尋常的旅人,路加描述他為「是個有大權的太監」(徒8:27)。有認為他來自今日非洲的埃塞俄比亞(伊索匹亞,Ethopia)。因為他掌管銀庫,他是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太監,是個有影響力的人。同時,他是個敬畏耶和華的人,這是他到耶路撒冷進行禮拜後回家(徒8:27-28)。這顯然是個「別有用心」的安排。神的使者催促腓利走一條曠野路,差遺腓利接觸他,是倍增策略的啟動,藉一個有權勢的人為日後非洲的福音事工鋪路。
這埃提阿伯的心是早已預備好的,一則他是敬畏耶和華的,二則在他在路上大聲地讀著以賽亞書,三則他清楚明白自己不足之處,需要尋求幫助。要覆行跨文化宣教的使命,結果其實早已在神的預備中。這對象早在腓利遇到他時已預備好接受救恩,否則也不會即時要求受洗(徒8:36-38)。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