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9:1-5
羅馬書一開始便針對猶太信徒對救恩的誤解,這裡,保羅更言詞迫切地表關他對骨肉之親的關切。保羅深明這救恩,也為此而東奔西跑,可是回到家裡,就在家門前看到自己的親族鄰人就在救恩門外徘徊,他又怎可能不著緊?
我在基督裏說真話,並不謊言,有我良心被聖靈感動,給我作見證;我是大有憂愁,心裏時常傷痛;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9:1-3)
如果一個人平常說真話,其實不會想到別人會認為他撒謊,而保羅在這裡只是加強語氣,就如摩西當日要呼天搶地在以色列人面前述說神的信實一樣,保羅再次鄭重地重伸他雖為外邦使徒,但心裡也非常為親族鄰人的得救而焦急。到了一個地步,是願意為他們付任何代價,包括與基督分離。
難怪過去不少同在分享華人教會要參與中國福音的事工都喜歡選用這段經文。確實,這是我們也當反省,我們的骨肉之親,就在我們身旁的人,他們的福音需要到底誰應首先關心?外國宣教士付出了200年的血汗,今日不當由華人自己來承擔嗎?
然而,我看到的是,尤其在香港,我們都缺乏這種手足之情。我們看到的,是本教會的需要,為了填補宣教一欄的不足而參與中國事工。更甚者,一般人只看到內地同胞口錢裡的人民幣而看不到他們的空洞的靈魂,也只懂批評這樣那樣,好像告訴內地同胞:香港人只要你們的錢和女人,其他的一概免提。不要他們在香港住酒店、不要他們迫爆我們的街頭、不要對他們誠實、不要他們在港生仔!
原來我們是這樣對待「骨肉之親」的,沒有保羅對親族的那份情,我們又如何可以用心地對待他們,真心關心他們靈魂的需要?眼所見的也不能接納,又如何關愛我們看不清的靈魂上的需要?
而保羅更著緊的是,猶太人確實在過去擁有很多恩典,John Stott認為保羅在這裡列出猶太人八大恩典:
他們是以列人;那兒子的名分、榮耀、諸約、律法、禮儀、應許都是他們的。列祖就是他們的祖宗,按肉體說,基督也是從他們出來的,他是在萬有之上,永遠可稱頌的上帝。阿們!(9:4-5)
不說別的,單是基督,即救恩也是從猶太人而出,這已是至高的榮譽。可惜的是,他們把神所賜的視為神,把有限的視為無限,可以理解保羅可以這麼唏噓。
從這角度看,咱們中國人也擁有很卓越的文化傳統,只是我們也因為這傳統成為了我們的包袱。我們驕傲自恃,輕看來自其他文化的東西,救主不從中國人而出,是要叫我們謙卑,看神才是真正的主、真正的掌權者。進而看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也有這種保護主義。我得了這救恩,非常好,但那些無惡不作的人也得救恩?太不公平了吧!
這想法,不也視自己為神嗎?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