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後1:3-11
彼得很強調蒙召的身份,意思是,他很強調我們是誰,是誰把救恩帶給我們,又是誰改變我們,我們的人生使命是甚麼等等。在彼前2:9他已清楚闡明我們如何及為何被召,如今,他又再次強調我們身份的獨特性。
彼得很強調我們脫離從前的行為,因為被召以前我們的生活是敗壞的,如今得著新的身份,就能分享主的「本性」:
因此,他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上帝的性情(和合本修訂版譯「本性」)有分。(1:4)
甚麼是上帝的「本性」?彼得沒有直接解釋,但他卻列舉了一些素質。這些素質我看是彼對教會領袖一些屬靈操練的要求,目的是希望這些領袖堅持主道,在事奉中不會中途被打敗:
所以弟兄們,應當更加殷勤,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你們若行這幾樣,就永不失腳。這樣,必叫你們豐豐富富的得以進入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1:10-11)
這些素質,按彼得列出的優先次序是:
信心(1:5):這是基本的,彼得在這裡是假設先有信心再其他。
德行(1:5)-->知識(1:5)-->節制(1:6)-->忍耐(1:6)-->虔敬(1:6)-->愛弟兄的心(1:7)-->愛眾人的心(1:7)
這些都屬於聖靈的果子,由對神的信心開始,造就自己良好的品德,又在操練個人跟神的關係發展,直到對別人的愛。這不一定有先後次序的發展,也許這些素質都可同時發展。由自己素質開始,有點儒家「修身齊家」的味道。可見這是神對人的要求之餘,要與人良好相處也是必需的。
另外,華人教會常單一地表達傳福音是聖靈的果子,也是主耶穌要求我們作工的唯一內容。沒有果子即是沒有帶領人信穌耶,沒有好好完成主的吩咐就等同沒有足夠的決志數量,但彼得怎樣說?
你們若充充足足地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人若沒有這幾樣,就是眼瞎,只看見近處的,忘了他舊日的罪已經得了潔淨。(1:8-9)
有這幾樣便可以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結果子,這並未直接提向人傳福音。沒有這幾樣,人就忘恩,忘了神從前如何改變他們,忘了自己的罪是如何被赦免。讀下去就發現這是建立品格的操練,是與上帝的「本性」有份的操練。
這樣看來,在彼得眼中,教會領袖不錯是要帶領多人得救,但基礎還是屬靈品格的操練,要活像基督就要在與主的「本性」上有份,有了這些聖靈的果子,即良好的屬靈品格,不論做人做事都倍添吸引力,事奉及見證都更有果效。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