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1:12-18
所羅門求智慧,他得到了,可是他要付代價。他能看透世情,擁有神的眼光來看地上的人和事:
我專心用智慧尋求、查究天下所作的一切事,乃知上帝叫世人所經練的是極重的勞苦。我見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
彎曲的,不能變直;
缺少的,不能足數。(傳1:13-15)
這是大智慧,因為世上大部份的人仍在「捕風」之中勞苦地追尋那些短暫能朽壞的身外之物,未能透析人生的意義所在。可是,智者仍有所不能突破:
因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
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1:18)
這也不難理解,認識事物的真相,發現自己也是不外如是,有智慧也無能去改變況,豈不更傷?
主耶穌欣賞,也鼓勵我們有小孩一樣的信心,就是單純相信、單純仰望、單純依靠的心。有小智慧的,或許會多問、多懷疑、多考察然後才作決定。大有智慧的,可能早已盤算計劃,也可以很快回應主。然而,我們大多數都是屬於中間有小智慧的一族,因此,作為小數的大智,唯有若愚,跟大眾一起。
特立獨行往往是自以為有智慧的表現,也許有一時之快,再加點點虛榮與驕傲,是自我澎漲的結果。智者不是完美的,只是在人的智性發展上稍為佔優,因此,若不在其他方面,如德行、謙遜方面努力,他要受的苦並不比沒有智慧的少。
那得著智慧是好還是不好?
我想傳道者沒有否定智慧的好處,而讀傳道書是進入傳道者思想的過程。這起步的一站,我們先嘗傳道者發現智慧不是終極快樂的爭扎。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