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18:24-28
這對夫婦原居於羅馬,因為遭到逼迫而到了哥林多。他們是做製造帳棚的生意,接待保羅後,保羅也學會了這門手藝,並以此維生(18:2-3)。後來,他們夫婦二人與保羅同行,到了以弗所,保羅離開時,他們夫婦二人留下繼續在以弗所事奉(18:19)。
這是一對做生意的基督徒商人,又是教會領袖。
他們賺錢為服侍。
他們與保羅同工,接受在職培訓,一邊工作(商業及教會工作同時進行),一邊接受「師傅」保羅的教導。我們看到這時期的傳道人訓練並不是系統的課程及學院制的類型,也沒有頒授學位,只是當師傅認為學生可以獨立,便留下他們繼續徒別處去事奉。
他們二人還有寬廣的心。當他們遇上學識淵博的亞波羅,聽出他有所不足(只懂施洗約翰的洗禮,對主耶穌的救恩還未透徹了解)時,他們合宜地教導及更正他:
他在會堂裏放膽講道;百基拉、亞居拉聽見,就接他來,將上帝的道給他講解更加詳細。他想要往亞該亞去,弟兄們就勉勵他,並寫信請門徒接待他。他到了那裏,多幫助那蒙恩信主的人。(18:26-27)
夫婦二人沒妒忌亞波羅的才華,怕他搶去他們作為保羅「門生」的教會領導地位。
他們也沒有公然指出亞波羅的不足,畢竟他只是不足,不是錯誤。待他講完道後,與他個別談論,校正他的想法。這是非常合宜的表達,只有願意栽培人的同工才會這樣忍耐與無私地教導別人。
他們毫不介意亞波羅成為教會的明日之星,還與其他教會弟兄姊妹一起鼓勵他,推薦他上路,繼續服侍主。
教會領袖需要就這種成人之美的胸襟,教會的人材才會不斷增加。多少時候,我們就是沒有百基拉、亞居拉的胸懷,讓教會內一些同工脫隊不繼續作傳道人、熱心愛主事奉的弟兄姊妹選擇成為沉默的會眾或離開教會、機構同工也情願放下昔日的使命而走回頭路。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