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45:4-8, 50:19-20
創世記列祖的故事中,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三人的名字雖常被以色列人掛在口邊,但他們都充滿不少缺點。而約瑟,他的名字雖不如前三者響亮,但卻比以撒及雅各優勝,並可與亞伯拉罕相比。
約瑟的缺點,主要在年少時得到老爸的偏袒而心高氣傲,結果是經歷被兄長出賣、作奴隸、階下囚等悲慘遭遇。
不過,也許是苦難給約瑟的鍛鍊,培養他不一樣的視野與觀點看自己的人生與遭遇。當他成為埃及宰相後與兄弟相認,這樣看自己被兄長出賣的遭遇:
他說:「我是你們的兄弟約瑟,就是你們所賣到埃及的。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裏自憂自恨。這是上帝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現在這地的饑荒已經二年了,還有五年不能耕種,不能收成。上帝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給你們存留餘種在世上,又要大施拯救,保全你們的生命。這樣看來、差我到這裏來的不是你們,乃是上帝。他又使我如法老的父,作他全家的主,並埃及全地的宰相。」(創45:4b-8)
這段話,有豐富的神學思想:
1. 差傳的觀念:神使用人的經歷去達成祂的救世計劃。神是那差遣者,出於自願也好、出於被逼也好,神使用祂的使者成為別人的祝福,帶來生命盼望。
2. 救贖的觀念:約瑟被賣與受害,不就與主耶穌的經歷類似嗎?祂的被賣成就了救恩,約瑟也一樣。
3. 餘種的觀念:以色列民族亡國之時,餘民的觀念支持著整個民族對未來復國的盼望,正因為以色列人相對神的懲罰之中仍帶有愛,因為他們留下餘種,使他們可以回歸、復國。
4. 盼望的觀念:主耶穌不是說: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嗎?約瑟到了埃及也為以色列家預備地方。遭遇患難者可以成為別人的幫助與盼望。
5. 主權的觀念:神給約瑟權柄成為埃及的宰相,但他也強調成為了法老的父及他全家的主。一個外族人成為埃及最大權力的人,這意味著神的主權凌駕於地上最有權力的國度。
6. 普世的觀念:約瑟不單是為以色列全家帶來拯救,而是埃及全地,以及所有受饑荒影響的國家。這也是普世的救贖。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約瑟的心態:
約瑟對他們說:「不要害怕,我豈能代替上帝呢?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50:19-20)
人的罪性就是想成為神,人的自私也是自以為神的心態作祟。我們不是神,也不能代替神,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力見證的根源。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