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01, 2008

危險與挽回

拿1:4-16

苦難的來源粗略可以分為三種,一是來自撒旦的攻擊,要我們放棄,不再持守所信,就像約伯面對突如其來的攻擊,要他背棄神。二是來自我們的邪情私慾,即是我們的體貼肉體的罪性,就如雅各所言,我們求也得不著,因為我們妄求,要浪費在我們的私慾中。三是神的教訓,像約拿逃跑,遠避神的呼召時,神使風浪大作,要他被拋進海中,被大漁所吞食。

三種苦難有時很難去分辨,尤其在痛苦的深淵中,我們有的只是感受,或受到嚴重困阻的理性思維。若我們操練到凡事都以神的心意為念,也許會好過一點。但不要妄固現實,以為與主親近就必定不受苦難影響,像主耶穌在客西馬尼的禱告,也汗如血滴,我想我們不比主更堅強吧!

神揀選約拿向尼尼微宣講悔改的信息,而約拿也膽敢逃跑,他確實膽色過人。他很明白神的心意與神的性情,他知道是跑不掉的,也知道後果──他始終要面尼尼微。但過程中,他必需遇上神的教訓。

然而耶和華使海中起大風,海就狂風大作,甚至船幾乎破壞。(1:4)

面對風浪,幾乎要死,但約拿對耶和華的信心依然沒變,他下到底艙,仍然沉睡,沒有因為這風浪而怕得要死:

他說:「我是希伯來人。我敬畏耶和華那創造滄海旱地之天上的上帝。」(1:9)

他對神的認識到一個地步,完全明白身邊環境出現的危機是有意義有目的,這一切都因他躲避耶和華而來:

他對他們說:「你們將我抬起來,拋在海中,海就平靜了;我知道你們遭這大風是因我的緣故。」(1:12)

他不但知道苦難的來源,更知道出路如何。如果他明知神會這樣對他,他仍逃跑的話,他是跟神睹氣,與反叛青年的行為相似。如果他不是早知神的反應,他便是一個隨時隨地反省,跟神有密切相交的先知。不論如何,這樣對神的認識幫助他以平靜的心面對苦難,知道苦難是神教訓的一部份,對逃避責任的先知而這,苦難也是神挽回他的方法。

多少時候,我們在逃避神的呼召而不自知?

多少時候,我們誤判神的心意,以為眼前的困境是無緣無故?

要認識神,加上不斷反醒,知道在我們身上發生的一切都有神的心意,這樣,我們便可較為從容面對危機,知道這是神挽回我們的一些方法。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