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30:7-9
亞古珥具體的教導之中,我認為他的經濟觀最接近中國人的「中庸之道」:
我求你兩件事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賜給我:求你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我需用的飲食,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我上帝的名。(箴30:7-9)
亞古珥經濟觀的重點,是不可得罪耶和華,這當然是我們生活的最終極考慮。而做人真誠,有足夠的糧餉,在貧窮與富裕之間的平衡,就是剛剛足夠,不多也不缺。在這中庸的經濟觀之中,人容易滿足,知足便常樂。這也是保羅的教導。
其實,今日的消費主義文化之中,人太過注重所謂的經濟效益,以最少投入獲最大回報為金科玉律。貪,便成為罪惡的根源。滿足是最大的利器來對付貪念,也是我們最需要操練的。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