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11:17-27
不少解經家都認為馬大的信心比妹妹馬利亞小。不錯,她是行動型的服侍者,就算是弟弟離世,也是馬大去執行所有安排的細節。當耶穌還未進入他們所居住的城鎮,馬大已跑出去迎接祂:
馬大聽見耶穌來了,就出去迎接他;馬利亞卻仍然坐在家裏。(11:20)
與許多需要照顧家庭的大家姐一樣,也許基於禮儀的原因,她去接待主,而較安靜的妹妹則動也不動。在一般情況下,妹妹是較討人歡喜的,也許解經家都以男性為主,他們還是喜歡偏向安靜的女子吧!然而,在這場境下,馬大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總不能全家都只停留在哀傷的氣氛下,動也不動。
事實上,在拉撒路復活的事件中,馬大的角色是至為關鍵的。主耶穌跟本沒有進去他們的家,是在馬大迎接祂的路口直接去墳場(11:29, 34)。若然馬利亞相信主能起死回生,為何聽到耶穌來而沒有反應?若相信祂的大能,不會在第一時間跑去拉著主去墳墓嗎?又或堅持不把弟弟安葬?
其實,他倆姊妹的信心都很大,只是較感受型的妹妹也因應她的感受而把理性思維暫時擱置一旁,馬利亞與馬大對主發出相同的感嘆:
「主阿,你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11:21, 32)
他們相信主的醫治大能,但卻未經歷到主起死回生的大能。馬利亞的感嘆到此為止,而馬大還有補充:
「就是現在,我也知道,你無論向上帝求甚麼,上帝也必賜給你。」(11:22)
她仍有盼望,只是有點憑理性及邏輯思維來判斷,既然相信主是彌賽亞,祂必有更好的心意。相對感性的妹妹,理性的作用在這裡更為明顯。
原來理性與信心可以並行不悖。但要敏感的是,太理性的人想出來回應也許未必埋身,只是身外的理論不一定可以能應用到實際處境。
「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必復活。」(11:24)
馬大知道,也相信,但與她今日的環境有何關係呢?
耶穌對她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麼?」
馬大說:「主阿,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11:25-27)
這已是馬大的極限。她已盡一切所知所信的去回應主,到最後縱然不太明白主的話,但仍堅持她的底線,就是相主是彌賽亞,祂必有辦法。
這其實是很大的信心,主的心意,她無法明白,此時此刻,除了選擇放棄與沉默外,就是堅持認信。這情況下,我較欣賞馬大的主動。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